亞洲終生教育學會

誦材
甲、個人獨誦

幼兒組

唐詩兩首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初小組(小一至小三)

唐詩兩首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高小組(小四至小六)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初中組(中一至中三)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况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高中組(中四至中七)

《正氣歌》(節錄) 文天祥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大學組

《孟子.公孫丑上》(節錄)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長者組

《定風波》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公開組

《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國際組

《三字經》(節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與絲竹   乃八音

乙、小組集誦

幼兒組

《弟子規》(節錄)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小學組

《論語.學而篇》 (節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中學組

《禮記‧學記》(節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長者組

《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國際組

《孟子‧告子上》(節錄)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留意事項:

1. 上列個人獨誦組及小組集誦誦材,於比賽誦讀時均必須先讀題目、出處及詞序(如有),然後演繹內容,必須背誦。
2. 小組集誦可自行設計統一服飾,若有需要,可輔以音響或道具。
3. 學生組別可選擇穿著校服或便服(以端莊為主),其他各組可自行決定穿著較整齊之服裝。
 

比賽詳情  |  比賽細則   |   比賽內容  |  決賽名單  |  聯絡我們
© 2010 Greater China Culture Global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